拱天宮
敬奉主神為白沙屯媽祖,其每年徒步進香已列為中華民國無形文化資產民俗類。白沙屯位於通霄鎮西北端,東倚山,西臨海,北以過港溪與後龍鎮為界,是台一線、西濱公路與西部海線緃貫鐵路必經村莊。白沙屯舊名【白沙墩】這個風與沙的故鄉,每當冬天東北季風吹起時,在自然力量交錯下,海風挾帶海沙吹襲庄內,漸漸在海岸邊堆起了一座又一座新月形的沙丘,白沙終究累積成墩,白沙屯之名由此而生。清乾隆時期有陳志城入墾本地後始有大批移民從福建惠安、同安渡海來台才逐漸形成聚落。由於白沙墩港可直接出入,因而成為早期移民進入苗栗的重要管道,經過幾次大規模開發村庄日漸繁榮。因環境與氣候之影響這裡的農作物以地瓜、土豆、西瓜為主,海域則有豐富的魚類(由早期的石滬、、牽罟、傳統的麻竹筒竹筏到塑膠管舢舨都是捕魚工法)、石蚵。白沙屯是通霄最早由大陸先民開發的地方,具有悠久的文化背景與文化資源,轄內廟宇林立又以拱天宮最為有名。
白沙屯媽祖集開基、鎮殿、進香為一身,媽祖神像獨特的特色為軟身四肢可活動,該神像為唐山師傅製作,這類神像是相當罕見。殿內供奉的千里眼及順風耳神像為頭戴官帽、腳穿鞋的文身造型與一般媽祖廟常見武身造型不同,據老一輩傳述這淵源與北港進香有闗。
拱天宮正殿供奉天上聖母,神威顯赫其廟座西朝東,距海不到二百公尺。早年先民為祈求海上平安奉請一尊軟身媽祖神像供於民家,清咸豐年間白沙屯居民將白沙屯媽祖輪值供於爐主家,咸豐晚期開始集資籌建拱天宮,於清同治二年落成,所以媽祖神像比拱天宮悠久。白沙屯媽祖曾於2006年冬由國寶級薪傳奬得主吳清波替此像粉面,後2017年夏再由林延樺重新粉面。
白沙屯何時開始前往北港進香年代不可考,但相傳在建廟之前庄民已組團前往北港進香,而且根據耆老回憶在他們祖父輩的時代已有此傳統,因此可確定超過170年以上歷史。
白沙屯進香的重要事務一向以媽祖旨意為依歸,事前擲筊擇期進香並徵得媽祖的杯信確定放頭期、登轎(登轎前由白沙屯媽祖擲筊欽點的執侍婦女以茉草水為神像洗淨,然後換上信徒奉獻的鳳帽、蠎袍、后冠、鳳裙、弓鞋等新衣新袍)、出發、進火、回宮及開爐等時辰,除此之外進香旅程並沒有既定行程表也沒有固定歇駕停息地點,途中該走那一條路都是依媽祖轎踩轎而定。雖然頭旗為進香隊伍的前導,但是媽祖轎才是真正引領進香隊伍的最高統帥。所以每當媽祖轎踩轎改變前進方向後,執頭旗的隊伍必須秉持【只進不退】的原則繞道或走遠路再回到進香隊伍的前哨。
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保持了最虔誠的傳統,白沙屯人堅持徒步進香朝訪,以簡單的四人輕便轎肩乘媽祖,一路跨越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市及雲林縣到達北港,年年以徒步往北港進香來回約400公里,而現在進香人數動軋數萬人,聖駕到北港當天香客人數更是屢創新高所以名聞遐邇。同轎中有白沙屯媽祖及山邊媽祖兩天后一路和香燈腳們相伴相隨護佑群黎,直到回鑾至通霄秋茂園才個別分轎於白沙屯拱天宮八人大轎及山邊媽祖宮四人轎內,回到二位媽祖最愛的白沙屯庄與山邊庄。
距離約2公里357苗栗縣通霄鎮白東里8號
037-792058
節日慶典
每年徒步往北港進香、每年農曆12月15日中午時分擲筊由白沙屯媽祖聖杯決定進香之一切資料來源
白沙屯拱天宮管理委員會